2017年度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培训(四)
--《丝绸之路与古代生活》和《科技分析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发布日期:2017-11-27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作者:李潇洁字号:[ ]色调调节:

2017年11月22日上午,约30位宁波博物馆志愿者在三楼会议室,参加“丝绸之路与古代生活”、“科技分析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和“中国先秦时代的金”专题培训。
         本次讲座主讲人是宁波博物馆典藏研究部庞夏和马涛两位老师。

庞夏老师以宋代杨万里的诗句“曾有西风半点香”引出这次讲座的主题:从物质生活的角度选取小物件,印证丝绸之路带来的东西方交流,重点介绍了金饰品、琉璃、香料、食品烹饪方式、乐器、宗教等有代表性的实证。

庞老师用文献文字记载的各种物件名称和传世画作中隐含的局部特写做线索,与考古发掘得到的真实文物照片相互比对,生动解释了几件传说中的双金环、双跳脱、玳瑁钗、乳香、琉璃、琵琶、衣领演变等的历史渊源,很有一种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的效果,仿佛古人的生活就这样纤毫毕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火锅和烧烤怎样被《齐民要术》详实记录,服饰史上交领与圆领出现、流行、推广所代表的华夷之变,外来宗教传入、消亡及本土化的故事等,虽然都是轻描淡写地寥寥数语,却带给听众许多启发,一部分听众表示会更加深入地关注某几个方面内容,浓厚的学习兴趣被不经意地滋养着。

马涛老师以理工科的背景、文物考古与科技考古硕士研究生身份、专业文物修复师的角度,对“科技分析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和“中国先秦时代的金”两项内容进行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解读。    

马老师首先开宗明义,介绍文物科技保护修复是将当代的科学技术和仪器应用在文物保护和修复上,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拉曼光谱仪、三维视频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专业仪器,完整还原古代的技术水平和实物样貌,例如陶瓷放大几百倍的局部细节,青铜器可能被肉眼忽略的致命锈斑等,扣人心弦的案例简直就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续集,为大家描绘出文物修复中许多不为人知的技术手段,以及专业人士对待文物修复的如履薄冰、一丝不苟。

讲座的另一主题,黄金,似乎是略微通俗的常见贵金属,但是博物馆讲座就是独辟蹊径,马涛从天然的狗头金到提炼提纯技术,从简单的自然延展性到捶打、包金、贴金、错金银、镶嵌、拉丝、铸造等一系列加工工艺的演变,讲述文物出土和考古研究的意义,既是加工技术手段的提高,也是古人审美情趣、民族融合以及统治者道德、礼制、价值观不断变化的具体体现。

通过这次培训,与会志愿者对丝绸之路带来的西风东进的历史知识有了更加丰富的认识,科学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有了大概的了解,对黄金在先秦时代的考古实物照片和加工技艺有了基本印象,浓缩的讲座过程和闪亮的知识点在 2017年新志愿者和老志愿者继续学习的进程中被提纲挈领,一一凸显。培训后有志愿者拿出首饰请求现场科技鉴定,引发小范围轰动。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