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资讯 ->本馆亮点
《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于宁波博物馆开展
发布日期:2018-01-19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作者:项聪颖字号:[ ]色调调节:

  1月19日上午,《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在宁波博物馆开展。本展览作为宁波博物馆开馆十周年的特别展,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宁波市海上丝绸之路遗产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宁波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和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承办,精选了来自全国22个文博单位、共计300余件(套)古代贸易瓷器及相关展品,为广大观众展现自唐到清海上丝绸之路的壮阔图景。在展览中,可以欣赏到来自故宫的红绿彩瓷盘、扬州博物馆的唐三彩、南京市博物总馆的元青花、广东省博物馆的广彩人物故事图盘,当然也有从宁波地区出水的各类瓷器,更少不了宁波博物馆镇馆之宝:越窑青釉荷叶带托茶盏。

    本展览以航海造船和瓷器贸易为双主线,分华风西尚跨越重洋、东方神瓷行销世界、牵星过洋铸创辉煌、中国风情舞动西方、华夏智慧共享全球五大主题单元,对中国古代海上交通、造船与航海技术、瓷器贸易、人员往来、文化交流等进行阐释和展示,串联出海上丝绸之路的生动故事。









 

·海丝与瓷器

    海上丝绸之路,对于宁波的市民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熟悉、近在身旁的词语了。近有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的引领,远有宁波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绵延2000多年的港口城市历程,在宁波城市的各个地方,都还留存着海丝的文化遗产,而在宁波人的身上,也保留着海洋文明所特有的城市精神。

    港口,必有商贸,而海洋商贸,则意味着通往广阔世界的巨大航线网络。两千余年来,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向外输出,而西方的香料、宝石、宗教等传入中国,在不断繁盛的交往中,有一类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的商品脱颖而出,它惊人的出口数量、常销不衰的需求量,以及不断进步的设计和技术,让它几乎可以被称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全球性贸易商品——那就是中国瓷器。中国瓷器通过海洋,掀起世界狂潮,以至于“CHINA”成为了中国本身的称呼。

贸易瓷与其他瓷器不同,它既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技术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中国与其他国家交流、融合的多元性。在本次展览中,观众们可以看到唐代时,由于受到阿拉伯半岛等地的装饰影响,而生产了相当数量的椰枣纹模印贴花瓷器;宋元时期,海洋贸易和制瓷产业高度发达,除了日用器物,还有专门用于满足海外市场、造型奇特的军持、小口瓶等;到了明清时期,贸易瓷更是杂糅了各个国家的特点,包括了非常流行的定制瓷器,上面描绘的不再是中国山水,而是国外贵族的家徽或者异国君主的传奇故事。除了这些由中国匠人制作的贸易瓷器,展览还展出了来自德国、英国等地的瓷器,它们最初以仿制中国瓷器起步,比如17世纪,欧洲流行的“蓝色洋葱”纹饰,极有可能模仿了中国瓷器上常见的石榴与桃子。







 

·沉船与水下考古

    本次展览除了瓷器,还有另外一位重要的主角,那就是“沉船”。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有多少船只跨越了浩瀚海洋,我们无法准确还原,只是,我们能够从不断被发现的沉船上,一窥当时的盛景。本次展览共展出11艘沉船的相关文物,并叙述了船只的时代背景与考古情况。在其中,就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黑石号”,在这艘唐代的商贸船中,发现了67000 余件贸易品,其中有56000多件长沙窑瓷器和部分越窑青瓷。另外,发现于宁波舟山海域的“小白礁一号”,则记录了清代海洋贸易的情况,在出水的1000余件文物中,不仅有大量的青花瓷,同时还有300块宁波特产梅园石材。

    贸易沉船,是时间的宝贵遗产,同时也是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从无到有的鲜活见证。中国水下考古事业自1987年起步,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所发现的许多古代沉船遗址与其装载的中国贸易陶瓷,都能够与国内古窑址考古的出土、海外发现的同类器物相对应,从而相对准确地描绘中国古代贸易瓷器从生产到出口的完整路线,成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资料。




    在本次展览开展的同时,宁波博物馆还举办了 “CHINA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论坛”,邀请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总馆、浙江省考古所水下考古研究院等多个文博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回顾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深化馆际合作,在宁波这一海丝重要港口城市,共同展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与发展。

    本次展览展期为2018年1月19日至4月8日,欢迎广大观众前来参观。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