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里“小龙窑”——中小学社会实践大课堂渐入佳境
发布日期:2014-04-25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作者:项聪颖字号:[ ]



    3名老师、36名学生、5台机器、36个初具形态的泥制碗壶,宁波博物馆的陶器制作课程于4月23日开始了第三堂实践课。来自宋诏桥小学的学生们早早地来到了已经非常熟悉的博物馆,左手本子右手笔,个个“有备而来”。
    宁波博物馆作为宁波市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设计策划本次以宁波的名物越窑青瓷为主题的实践课程,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为学生们打造一座小小的“龙窑”,让他们学习体验陶瓷器制作的全套流程,包括拉坯、修坯、上釉等工序,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独一无二的陶瓷器
    23日下午的课程是修坯,主要是将上堂课已经捏好的器具进行修正,而最重要的环节则是做圈足——在器具底部修一个突出的圈,好让器具能够“站立”稳当。经过了前次课的学习和训练,学生们对拉坯机已经不那么陌生,修陶泥的手法也有些像模像样起来,坐在拉坯机前面,手拿平口刀,在老师的指点下,屏气凝神,慢慢地转起了机器。
    短短五分钟,就有手快的学生完成了圈足的步骤,但是她依然有些担心:“修的时候弄掉太多泥了,底有点薄,不知道会不会破?”她小心翼翼托在手上的,是一个圆滚滚的饭碗,碗的内部刻了浅浅的花纹,颇有宁波博物馆馆藏越窑云鹤纹碗的风貌。
    仔细观察36名学生的作品,虽然刚成形状,但是居然也能看出一些妙趣来,比如放大版本的“成茶汤”茶碾、花瓣有些模糊的荷叶海棠式杯、似乎有些失败的变形越窑双复系大盆……很多作品都带着宁波博物馆藏品的气质。学生们在本课程的第一节课参观、学习的越窑知识,以具象的形式体现在了他们的作品上。

    随行的老师表示:“学生参与这个课程的热情非常高,学习的效果也特别好,你看他们不仅做笔记,课余时间还会自己找资料来看,我们学校,包括宁波博物馆也是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发学习的能力,现在这个效果已经出来了。”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