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江小片有多美——宁波博物馆暑期夏令营注重传承地域文化
发布日期:2015-09-01信息来源:宁波博物馆作者:项聪颖 摄影:吴茜字号:[ ]



    宁波话,在方言的体系中,属于吴语太湖片中的甬江小片,临着千年的甬江,宁波人的生活风俗、喜怒哀乐,都与宁波话息息相关。在今年的七八月份,宁波博物馆以宁波老话为中心,以宁波童谣为主要内容,组织了两期“阿拉小宁波”暑期夏令营,招募青少年儿童,开班学童谣。


    一、原汁原味 说唱童谣 
    宁波博物馆的暑期夏令营已经举办多年,今年的主题却别出心载,以“宁波老话”为灵感,围绕宁波童谣这一主题展开。夏令营共有两期,每期为时一周,在这段时间中,小朋友们不仅通过展览和学习,了解宁波的历史文化,还在专业的甬剧表演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童谣教学培训、学习书制作、童谣儿童剧编排等活动。在“古早味”十足的童谣学习和儿童剧排练中,感受宁波老话独具地方特色的魅力。
    学童谣以外,夏令营在其他方面也进行了内容的丰富。撕名牌竞赛、制作学习书等,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环节。近两年大热的“跑男”里面的经典环节“撕名牌”被搬到了博物馆,另添一番神秘的感觉,热烈的场面连旁观的家长们都跃跃欲试。学习书制作则是夏令营的固定任务,擅长画画的画图,写字漂亮的书写,孩子们分工明确,每一本书既是团队的智慧结晶,也是个人的特色体现。
    夏令营的结业汇报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结业仪式上,参加夏令营的小朋友们分组进行儿童剧的演出,从内容编排到分配角色,都是由他们自行完成。以团队作战,结合所学的童谣,制作了五颜六色的学习书,有对老宁波的回忆、对四季节气的介绍、对生活习俗的阐述等等。在学习书的基础上,每组小朋友用宁波话和宁波童谣进行表演,手舞足蹈,架势十足。观看结业演出的爸妈们看到平日只愿意说普通话的孩子,居然能大段大段说出味道十足的宁波话,都表示非常惊讶,对夏令营的这种童谣学习方式,更是赞叹不已。
    宁波博物馆的暑期夏令营是博物馆发挥社会第二课堂作用的重要环节,根据参与者的特点,课程安排寓教于乐、重在体验。较之往年,今年的夏令营需要自排自演童谣剧,挑战更大,但是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让这次夏令营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以口传心 感受民俗
    在宁波博物馆的宁波民俗馆中,有一块 “学说宁波话”的体验区,是专门用来向观众进行宁波话展示和互动的。很多观众经过那里,都喜欢停下脚步,有模有样地学上几句。而观众们这份热情与趣味,正是宁波博物馆策划“阿拉小宁波”夏令营的灵感。
    对于很多上一辈的宁波人来说,宁波童谣是陪伴他们成长、帮助他们认识世界的伙伴,陪他们入睡,带他们买菜,过年过节也唱童谣。宁波童谣包含着生活的智慧和人与人的感情,宁波老话更是沉淀着宁波社会、文化发展的精髓。今年的夏令营,通过包罗万象又朗朗上口的童谣,再现早年间宁波的生活氛围与日常气息,孩子们容易学,也容易懂,同时,童谣也能够勾起父母一辈对自身童年的回忆,亲子共同学习宁波老话,也就是在这种流动的学习中,让宁波老话这一地域文化的象征能够焕发更旺盛的生命力。今年的夏令营,希望能够给参与的小朋友们传递一份精神与文化的礼物,让他们能够对宁波话产生喜爱与认同,通过语言这一纽带,去了解、发掘宁波地域文化的璀璨。

    三、做好传承 步步创新
    宁波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就秉承着“文化惠民”的建馆宗旨,而其中,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与活动,更是博物馆的重点。常规的“青少年探索体验”活动,以及暑期的夏令营活动,都已成为了宁波博物馆的品牌。
    纵观宁波博物馆多年来的发展,所举办的活动始终有着“传承”这一关键词。活动均以宁波博物馆自有的展览、馆藏等丰富资源为基础,配合各类主题展开,例如春节期间的走马灯、元宵的猜灯谜等等,观众们喜欢这些文化气息浓厚,同时能够深入动手体验、学习的活动。但另一方面,宁波博物馆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组织了很多让大家惊奇“这怎么会是博物馆”的活动。尤其是近年来,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利用了很多新的技术和设备,例如配合海洋贝壳生物展举办的小小时装秀,光影设备堪比真正的走秀场;活动主题更加多样,最近的一些体验活动,均围绕极具特色的异国文化展开,通过彩绘、做面具、学打鼓等活动,让小朋友们认识更加广阔的世界。
    几年下来,宁波博物馆的未成年人活动已经培养起了一大批“铁杆”粉丝,几乎每次活动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刚来时7、8岁的小朋友,在一次次活动中慢慢长大,不由让人想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而这也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生动体现和价值所在。宁波博物馆在夯实中创新,不断开拓社会教育更多的可能性,尝试让更多的人进入博物馆,与博物馆共同成长,实现真正的社会终身教育。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